首页
招商服务
关于我们
美食365
文章详情
政策倒逼万家企业改造,高信股份如何抢占千亿能耗监测赛道?
2025-08-22
在 “双碳” 目标深化推进与节能降碳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已从政策合规工具升级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国务院《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5 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为监管落地的关键支撑,正推动全国能源管理体系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型。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 2 万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省级能耗监测平台,形成覆盖工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能源大数据网络。但这一进程仍在加速深化 ——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全技术栈自主可控的监测系统实现 99% 以上数据上传率,青岛市正推进信创环境下的系统升级改造,上海市则着力打通能耗监测与碳排放核算的衔接通道。从 “完成基建接入” 到 “数据深度应用”,市场需求的迭代升级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而高信股份凭借自主研发的监测设备与全流程服务能力,已成为这条千亿赛道的核心玩家。
从 “政策合规” 到 “降本增效”,企业需求催生设备硬实力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监测需求,从来不是 “装个电表” 那么简单。老厂改造怕停产、不同年代仪表数据不互通、工业数据上传怕泄露,这三大痛点曾让企业望而却步,而高信的能耗监测端设备,正是瞄准这些 “工业级难题” 设计。
作为高信自主研发的核心硬件,这款监测端设备首先用 “安全架构” 破解企业顾虑。其采用 “2+1” 结构(外网主机 + 内网主机 + 安全数据交换单元),通过非 IP 物理隔离实现内外网隔离,再搭配防火墙、网闸等装置,从硬件层面阻断数据泄露风险;传输环节则通过 “CA 认证 + HTTPS 协议 + VPN 专线” 三重加密,哪怕网络中断,设备也能自动重新上传,数据不完整时还支持人工补传,彻底避免 “为凑数而监测” 的形式主义。
在工业场景适配性上,高信设备更是针对性突破。硬件上,它采用标准 4U 结构、19 寸机箱设计,支持导轨或上架安装,工业级无风扇主板搭配 8G 运行内存 + 128G 工业级固态硬盘,能在 0℃~35℃工作温度、35%~80% 相对湿度环境下稳定运行,还通过了 EMC4 级(行业最高级)电磁兼容认证,适配钢铁、石化、制药等复杂工业场景。软件层面,设备支持 SQL、OPC、Modbus、DL/T645、CJ/T188 等多类标准协议,哪怕企业现有仪表是老式机械表,也能通过协议适配转换实现数据采集,避免 “拆旧换新” 的重复投资。
更灵活的是,高信还推出基础版和加强版两种设备,前者满足中小企业 “数据采集 + 合规上传” 的基础需求,后者则新增能耗异常报警、趋势分析、远程运维等功能,适配大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 这种 “分层产品策略”,让高信快速覆盖不同规模的重点用能单位。
不止卖设备:从电表改造到三方验收,高信包办 “全流程落地”
对重点用能单位来说,能耗监测系统的 “落地难度” 往往比 “设备本身” 更关键。比如钢铁厂不能随便停电、燃气管道需要防爆施工、水表安装要满足 “直管段前 10d 后 5d” 的专业要求,这些工业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 “设备 + 施工 + 服务” 的一体化方案才是刚需 —— 而这正是高信的另一大优势。
在数据采集环节,高信针对不同能源品类设计了定制化方案:电采集可选择 “不停电更换智能电表”,提前预接线材减少生产中断;水量采集会联合企业管道技术人员,在厂区内部合适位置改造计量总管道,还会修砌防水防腐的水表井;燃气采集则必须联合有资质的团队,先协调天然气公司停气排空,再进行管道切割焊接,全程做好防燃防爆措施;就连固态煤的计量,也能通过改造皮带秤通讯板卡实现数据采集。
整个实施流程更是 “全周期包办”。从前期准备阶段帮企业梳理项目可研、设计方案,到启动阶段现场摸排确认需求,再到施工阶段的设备安装、网络调试、数据核对,最后到试运行后的三方验收(用能单位、节能主管部门、高信),高信会全程跟进。甚至验收所需的实施方案、耗能量计算公式、试运行记录、操作手册等 10 余项材料,高信也会协助准备,彻底解决企业 “不懂流程、不会对接” 的难题。
后续服务同样到位。高信会通过集中授课、一对一培训等方式,教会企业运维人员操作系统;日常还提供设备巡检、系统升级、远程技术支持,确保监测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这种 “从 0 到 1 再到长期运维” 的服务能力,让高信在工业客户中积累了不少标杆案例。
案例说话:从潍柴到齐鲁制药,设备如何帮企业 “省出真金白银”
如果说 “合规” 是企业建设监测系统的 “起点”,那么 “降本增效” 就是 “终点”—— 而高信的系统,早已超越 “合规工具” 的定位,成为企业节能降耗的 “核心抓手”。
在潍柴集团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平台项目中,高信的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还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了空压机运行策略。数据显示,单条生产线的节能率就达到 18%,长期下来为企业节省了巨额能源成本。
齐鲁制药的能管中心项目则更凸显 “实时性价值”。高信系统接入了制药车间的蒸汽管道监测数据,一旦出现泄漏,系统能在 1 分钟内发出报警,相比之前人工巡检 “2 小时才能发现故障” 的效率,每年减少了百万级的蒸汽浪费损失。同时,系统实现了远程自动抄表,现场抄表工作量减少 90%,运维人员效率大幅提升。
还有青岛特钢、兖矿集团等案例,高信系统的落地让这些企业的计量器具配备率、数据采集完整率均达到 100%,数据准确率 99.9%—— 对高耗能行业来说,精准的能耗数据能帮企业找到 “隐性浪费点”,比如通过分析 “能耗 - 产量” 联动数据,优化生产工艺,最终实现企业整体节能率 5% 以上的目标。
下一站:从 “能耗监测” 到 “碳管理”,赛道还有万亿想象空间
随着 “双碳” 政策的深化,高信的布局早已不止于 “能耗监测”。
要知道,能耗数据是企业碳核算的核心 “原材料”——1 吨标准煤对应 2.6 吨 CO₂,1 立方米天然气对应 2.08 公斤 CO₂,只要在现有监测系统中加入 “碳因子换算模块”,就能从 “能耗数据采集” 直接延伸到 “碳排放量核算”。
目前,兖矿集团等客户的系统已经具备这一功能,能自动生成企业碳排日报表,提前适配未来的碳配额管理、碳交易需求。而全国 1.8 万家重点用能单位,未来都将面临 “碳管理” 的刚需 —— 这意味着,高信所在的赛道,正从 “千亿级能耗监测” 向 “万亿级碳管理” 延伸。
【创投观察】:
从政策倒逼的 “合规赛道”,到企业主动需求的 “价值赛道”,再到未来的 “碳管理新赛道”,高信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没变:懂政策(紧跟国家能耗监测规范)、懂工业(适配复杂场景)、懂客户(解决实际痛点)。在这条 “刚性需求 + 长期价值” 的赛道上,高信或许还会交出更多亮眼的答卷。
四川崛起玻纤复材隐形冠军:破解出口痛点,产品赋能新能源与基建
中关村创客小镇理想谷,打造 “创业 + 生活” 双优生态圈
医疗标识赛道藏新机遇:这家子公司凭 UDI 领军企业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