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从脱贫攻坚到产业崛起

2025-03-04

西部地区,曾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如今,正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奋力勾勒农业兴旺、农村美丽、农民富足的美好图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关键一环。今年 4 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 “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前三季度,西部 12 个省区市中有 10 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 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3 万元。

壮大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当下正值天麻丰收季。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清晨薄雾尚未散尽,60 岁的李红云便进山采挖天麻。看着一个个饱满硕大的天麻,他难掩喜悦:“今年家里种了 5 亩天麻,预计能卖 10 万元左右。” 昭通市地处乌蒙山区,曾是我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当地全力推动苹果、马铃薯、天麻等 6 个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去年这 6 个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 828.54 亿元。


为打好 “高原特色农业” 这张牌,云南确定了茶叶、花卉、咖啡、蔬菜、中药材等 14 个重点产业,并针对每个重点产业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建设重点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涵盖 12 个省区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和潜力。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贵州着力打造肉牛、茶叶、辣椒 3 个千亿级产业以及竹、油茶、刺梨、天麻、红托竹荪等 5 个百亿级产业;陕西重点优化调整 8 条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 5 个千亿级产业;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中药材、辣椒等特色产业;西藏积极引导资金项目、人力物力向农牧区倾斜,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优势产业;新疆打造薄皮核桃、库尔勒香梨、新疆葡萄、天山南坡肉羊等 7 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个个特色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富民产业。


2023 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 922.92 万亩,产量 1375.12 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云南省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2%,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 14.8%。“土特产” 鼓起了乡亲们的 “钱袋子”。初冬时节,贵州榕江县水尾水族乡的成片树林下,中药材草珊瑚郁郁葱葱,红色的草珊瑚果挂满枝头。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水尾水族乡大力发展以草珊瑚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产业。乡党委书记周东强介绍,目前全乡种植草珊瑚 1.24 万亩,每亩年产值七八百元。2023 年榕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3671 元,实现稳步增长。


云南鲜花饼、四川牦牛肉、新疆特色林果…… 西部地区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