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忙碌,让人们愈发渴望回归乡村,寻找那份宁静与自然。曾经,农家乐以其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的独特体验,成为城市居民短途休闲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家乐的弊端逐渐显现,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环境和卫生条件不佳、项目同质化严重等,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据相关数据显示,已有近八万家农家乐倒闭。
在农家乐逐渐沉寂的同时,乡村亲子游作为乡村经济转型的新方向,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亲子游成为了家庭教育与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等乡村综艺的热播,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乡村亲子游的热情。据共研网统计,2022 年国内在线亲子游市场规模约达 767.5 亿元 ,其中出行占比 66.1%。携程平台数据也显示,暑期乡村游订单量同比上涨超五成,乡村亲子订单更是上涨超 100%,成为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 。
尽管乡村亲子游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亲子农场的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与日本等亲子农场业态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也缺乏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亲子农场品牌。国内亲子农场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服务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亲子农场在规划设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MOKUMOKU 农场:从困境到奇迹的蜕变
(一)起步维艰:倒闭边缘的腊肠厂
30 年前,MOKUMOKU 农场的前身还是一家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青山镇阿山町的猪肉腊肠制作厂,彼时的青山镇是一个既偏僻又贫穷的小山村,常住人口不足 8000 人 。当地虽有优质的伊贺猪资源,这种猪在独特的饲养方式下,肉质柔软且腥味少,用其制作的腊肠品质上乘。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产品运输和销售面临极大困难,加之当地市场规模有限,MOKUMOKU 的腊肠销量十分有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随时都有倒闭的风险。
(二)转机初现:手作香肠带来的人气
1989 年,MOKUMOKU 的主人木村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推出 “手作伊贺猪香肠”,并将制作过程完全公开 。在注重品质和工艺的日本消费市场,“原产地匠人手作” 的标签极具吸引力,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让 MOKUMOKU 的腊肠迅速走红。制作香肠的过程充满趣味,不少近郊城市的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甚至有人写信求购香肠,还有人专程前来学习制作香肠的方法 。这一转变不仅为 MOKUMOKU 带来了人气,也让木村修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转型成功:第六产业下的综合农场
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末期,日本政府为应对农业困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提出了 “第六产业” 的概念,鼓励农户将第一产业(种植农作物)、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有机结合,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这一政策为 MOKUMOKU 带来了新的转机。青山镇除了 MOKUMOKU 的腊肠加工坊,还有手工啤酒加工坊、牛奶加工坊、麦芽糖加工坊等,但这些作坊各自独立经营,缺乏有效合作 。木村修敏锐地意识到,将这些作坊联合起来,打造乡村旅游项目,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于是,他向各个加工坊提议,以 “手制腊肠” 为产业入口,共同发展乡村旅游 。这一想法得到了镇上农民的积极响应。1995 年,“MOKUMOKU 手工农场” 正式成立,集观光、加工、采购、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开启了从传统腊肠厂向综合型农场的转型之路 。
乡村版 “迪士尼”:MOKUMOKU 农场的独特魅力
(一)童话感的营造
踏入 MOKUMOKU 农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奇妙世界 。农场入口处的免费购物区,宛如环球影城的环球大道,热闹非凡却又不失温馨。这里有蔬菜交易市场,新鲜的蔬菜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色彩斑斓的蔬果整齐排列,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牛奶工坊里,香醇的牛奶香气四溢,游客可以亲眼目睹牛奶的加工过程,感受从牧场到餐桌的新鲜与纯粹;美食广场上,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免费区域的设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农场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吸引着游客进一步探索农场的奥秘 。
当游客踏入付费区,更是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童话王国 。这里按照不同的农业产品和体验区,精心划分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 “游玩项目” 和 “小园区”,就像迪士尼乐园里的各个主题园区一样,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魅力 。猪主题馆里,可爱的小猪雕塑和生动的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小猪的世界;学习牧场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奶牛、羊、矮脚马等动物,学习挤奶、喂食等农事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迷你小猪表演馆里,聪明可爱的小猪们会为游客带来精彩的表演,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常常引得孩子们欢笑不断 。此外,手工香肠体验馆、香肠主题馆、烧烤屋等场所,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农产品的加工和制作过程,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
(二)IP 的打造与运用
在 MOKUMOKU 农场,伊贺猪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IP 。这种独特的猪种,以其肉质柔软、腥味少的特点,成为了农场的特色招牌 。农场巧妙地将伊贺猪的形象进行卡通化设计,使其成为了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萌趣形象 。在农场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伊贺猪的身影,它们或是作为标识牌,引导着游客的游览路线;或是被制作成各种可爱的玩偶、饰品,成为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就连农场内的产品包装,也都以伊贺猪为主题,这些充满创意的设计,不仅让产品更具辨识度,也让伊贺猪的形象深入人心 。
除了形象的打造,农场还围绕伊贺猪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衍生品 。在主题馆内,游客可以购买到伊贺猪造型的明信片、毛绒玩偶、小挂件等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价值,还成为了游客传播农场文化的载体 。同时,农场还将伊贺猪与美食相结合,推出了各种以伊贺猪为原料的特色食品,如伊贺猪香肠、猪肉包子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伊贺猪的独特魅力 。这种场景体验式的销售方式,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购买欲望,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
(三)细节的把控
MOKUMOKU 农场对细节的把控堪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农场对游客体验的重视 。在园区的卫生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地面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一丝杂物 。即使在养殖区,也闻不到丝毫异味,这得益于农场先进的环保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农场还在空气中投放了宜人的香氛 。这些香氛的选择经过精心调配,与农场的自然环境和主题氛围相得益彰,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花香与果香的世外桃源 。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农场也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需求 。农场内设有专门的哺乳室,为带婴儿的家长提供了一个舒适、私密的空间;母婴室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从婴儿床到换尿布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农场的贴心关怀 。此外,农场还在各个区域设置了清晰的指示牌和休息区,方便游客随时了解自己的位置和休息调整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游客在农场游玩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舒适 。
“第六产业” 模式下的盈利密码
(一)农产品的多元价值开发
在 MOKUMOKU 农场,农产品的价值被深度挖掘和多元开发,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 。农场将农产品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每一类都独具特色,为农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伴手礼类农产品和接待类产品,是农场与游客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特点,如伊贺猪香肠、特色农产品礼盒等 。它们不仅是美味的食品,更是农场文化的载体,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将农场的美好回忆带回家 。这些伴手礼不仅满足了游客自用的需求,还成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进一步扩大了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加工品是农场农产品价值提升的重要体现 。农场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农产品转化为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猪肉罐头、果酱、果干、奶制品等 。这些加工品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保质期,还通过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赋予了农产品新的口感和风味 。例如,农场的猪肉罐头采用传统的腌制和熏制工艺,保留了伊贺猪的鲜美肉质,同时又具有浓郁的烟熏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些加工品在市场上的售价往往高于普通农产品,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
文创衍生品则是农场将农产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创新之举 。农场围绕伊贺猪这一核心 IP,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如伊贺猪毛绒玩具、钥匙链、明信片、文具等 。这些文创产品以其可爱的造型、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它们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商品,更是传播农场文化的重要媒介 。游客购买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收藏欲望,更是为了表达对农场的喜爱和认同 。这些文创衍生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农场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
(二)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MOKUMOKU 农场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农产品的多元开发,更在于其对产业链的深度延伸与拓展 。农场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紧密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从乡村到城市的全方位覆盖 。
在农业生产环节,农场与当地农户紧密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渠道 。虽然农场本身面积不大,但通过与周边 60 余位果农菜农以及众多养猪户的合作,确保了农产品的丰富多样和稳定供应 。这些农户按照农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种植和养殖,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农场也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
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农场拥有自己的加工工厂,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增值 。农场的加工工厂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和特色商品 。从伊贺猪香肠、猪肉罐头到各类奶制品、农产品加工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通过加工环节的增值,农场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 。
在销售环节,农场采用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产品的广泛覆盖 。除了在农场内的商店和餐厅销售农产品和加工品外,农场还在京阪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开设了形象直营店和主题餐厅 。这些直营店和餐厅不仅是销售产品的场所,更是展示农场形象和文化的窗口 。通过在城市中心设立销售点,农场能够更直接地接触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农场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MOKUMOKU 农场实现了从单一农业生产向综合产业发展的转变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农场也通过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将乡村的优质农产品和独特文化传播到城市,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对中国乡村经济振兴的启示
(一)精准定位与主题打造
MOKUMOKU 农场的成功,首先源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主题打造 。我国乡村在发展亲子游时,也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明确亲子游主题 。例如,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围绕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主题的亲子游项目,让孩子们在游玩中了解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拥有独特自然风光的乡村,则可以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开展徒步探险、自然观察、户外拓展等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
在明确主题后,要围绕目标客群,即亲子家庭,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和项目 。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确保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可以设置亲子手工制作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如陶艺、编织、绘画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参与种植、采摘、喂养动物等农事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 。同时,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 。
(二)产业融合与链条构建
日本的 “第六产业” 模式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国乡村应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加工、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养殖优质的家禽、家畜,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体验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
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加工水平,开发多样化的加工产品 。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品、工艺品等,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酱;将肉类加工成香肠、腊肉、罐头;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手工艺品等 。通过加工环节的增值,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 。
在旅游产业方面,要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还应发展休闲度假、体验式旅游、研学旅游等多种形式 。可以建设乡村民宿、农家乐、露营地等住宿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开发亲子游乐设施、农事体验区、科普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功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
(三)细节服务与体验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在乡村亲子游的发展中,注重细节服务和体验提升至关重要 。我国乡村亲子游场所应学习 MOKUMOKU 农场,在园区环境、标识、服务设施等方面下功夫 。要保持园区的整洁卫生,加强绿化美化,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方便游客了解园区布局和活动项目 。完善服务设施,如设置母婴室、儿童游乐区、休息区、医疗急救站等,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
在服务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 。工作人员要热情友好,主动为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 。对于亲子游项目,要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游客的反馈,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通过提供优质的细节服务和良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的亲子家庭前来游玩,促进乡村亲子游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