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篇

2025-02-21

在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农文旅融合已成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在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提振农村消费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力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 2025 年重点任务时,高瞻远瞩地把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着重强调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这一战略部署,将目光聚焦到农村市场,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农村,这片蕴含着无尽潜力的土地,正等待着农文旅融合的春风,唤醒沉睡的资源,激发新的消费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更是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这不仅明确了农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村发展的新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无限可能,以及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的美好前景。在政策的东风下,农文旅融合的巨轮正扬帆起航,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山东模式: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

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引下,山东省积极响应,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为山东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勾勒出一幅宏伟而细致的蓝图。

廊带培育:织就乡村旅游锦绣画卷

山东省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在沿海、沿河、近湖、靠山、环景区、传统古村落等地,精心引导乡村旅游连点串线扩面发展,致力于打造 4 条特色鲜明的乡村度假长廊。黄河乡村休闲度假长廊,串联起东平湖景区、百里黄河风景区等,让游客在欣赏黄河壮丽风光的同时,感受深厚的黄河文化;大运河乡村休闲度假长廊,将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微山湖生态旅游区等景点串联,沿着运河的脉络,展现出独特的运河风情。齐长城乡村休闲度假长廊和仙境海岸乡村休闲度假长廊也各具特色,前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后者洋溢着海滨的浪漫。
此外,山东省还充分发挥泰山、沂蒙山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两大休闲康养游憩带。在环泰山乡村休闲康养游憩带,依托齐鲁八号风情路、泰山九女峰等民宿集聚区,开发出创意山居、茶园客栈等多层次文化旅游业态,让游客在欣赏泰山美景的同时,享受悠闲的康养时光。环沂蒙山乡村休闲康养游憩带则凭借东蒙客、桃墟里等民宿集聚区,开展餐饮美食、民俗节庆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

业态提质: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山东省大力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美丽乡村、美丽村居和景区化村庄,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旅游项目的全过程。在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文旅名镇的建设中,注重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通过完善提升休闲度假乡村标准,推出了一批休闲度假村、“山东客栈” 度假酒店和 “好客人家” 休闲度假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住宿选择。
在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方面,山东省实施乡村 “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 培育计划。拓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推动儒家、黄河、红色、运河等地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乡村书房、文化驿站等。在兰陵压油沟、泰安九女峰等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打造了夜游、夜集等夜间消费新场景,让乡村旅游的魅力在夜晚也能尽情绽放。每年推出 100 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设施提升:夯实乡村旅游发展根基

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山东省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济宁微山岛镇环岛风景道、烟台金山寨 - 龙泉线改建工程等旅游路建设,每年推出 10 条旅游公路样板路,不仅方便了游客的出行,还让游客在途中就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巩固拓展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 “厕所革命” 成果,改造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供水、厕所、网络等设施,每年推出 30 个一类、100 个二类旅游厕所,完善乡村停车场、旅游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每年培育 20 个乡村旅游精品驿站,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同时,山东省积极加强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运用 5G、云计算等技术,在重点乡村旅游区域开发全息投影、无人机表演等项目,各设区市每年至少推出 10 个乡村智慧文旅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接入在线旅游平台,完善乡村旅游网上销售、预订等功能,推进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让乡村旅游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品牌擦亮:塑造乡村旅游独特名片

品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培育特色精品民宿品牌方面,山东省突出精美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致化服务,将山东地方文化融入民宿建设,推动 “民宿 +” 非遗、美食、文创、研学等融合发展。支持不负、朴宿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宿,通过品牌输出、连锁经营等方式做优做精。同时,支持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设立民宿管理方向,开展旅游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每年各市培养 5 个以上民宿经营管理团队,培育 50 名民宿管家,提升民宿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打造乡村节会品牌方面,山东省强化 “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 公益品牌引领,创新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等活动,鼓励举办赏花节、渔民节等节会活动,支持各市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节会子品牌,全省每年联动举办 100 场以上特色主题活动,推出 20 家乡村好时节体验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提升了乡村旅游的人气和影响力。

市场主体壮大: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

为了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山东省实施 “三个一批” 工程,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国内品牌企业来鲁投资乡村旅游项目,支持一批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板块,培育一批山东本土乡村旅游小微企业。每年推出 10 家乡村旅游创新企业,到 2025 年培育 800 个乡村旅游运营主体,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创新乡村旅游运营模式方面,山东省积极推广农户自主经营、“公司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 等运营组织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在一些乡村,村民通过将闲置农房出租或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他们保护乡村环境和文化的积极性。通过这些运营模式的创新,盘活了闲置农房,新增了乡村旅游经营业户,让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支撑保障:为乡村旅游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山东省在资金支持、用地保障、人才引育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乡村旅游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化乡村旅游用地保障,做好规划衔接,确保乡村旅游项目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引育,完善人才回引机制,吸引了一批懂旅游、懂管理的人才投身乡村旅游事业。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推行证照联审联批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策效应:农文旅融合的深远影响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城乡的融合。

产业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东省的农文旅融合政策,引导产业向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通过廊带培育行动,将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业态提质行动则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旅游项目中,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设施提升行动完善了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品牌擦亮行动塑造了乡村旅游的独特品牌,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农文旅产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经济腾飞:激活农村经济新引擎

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农村,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许多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同时,农文旅融合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社会繁荣:促进城乡融合新发展

农文旅融合在提升乡村风貌、推动城乡融合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公路更加畅通,水电供应更加稳定,网络覆盖更加广泛。同时,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居民前往乡村旅游、休闲、居住,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和交流。通过农文旅融合,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农村的农产品、文化资源等向城市输出,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把握政策脉搏,续写发展新篇

最新农文旅政策,无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明确的方向指引。这些政策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前行的方向。它们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为各地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各地应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落实政策,勇于创新实践。深入挖掘本地的农业资源、文化底蕴和旅游潜力,将三者有机融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让乡村的绿水青山成为永远的金山银山。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未来,我们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农文旅融合的业态和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让我们在政策的指引下,携手共进,积极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