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的喜庆氛围弥漫在江苏大地,休闲农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熠熠生辉。2025 年春节假期,江苏休闲农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省接待游客超 3970 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 64.1 亿元,同比增长 12.2%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休闲农业过往的消费纪录,更如同一扇窗口,折射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文旅融合蓬勃发展背景下,江苏休闲农业所蕴含的深层活力与无限潜力。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游客对江苏乡村的向往与热爱。这些数字,见证了人们在春节假期纷纷走出城市,投身乡村,去追寻那份质朴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它也反映出江苏休闲农业在产品打造、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选择,为江苏旅游市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非遗国潮,激活文旅新引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江苏各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非遗国潮为底蕴,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将传统年俗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项目,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传统年俗,变身文旅吸睛招牌
春节期间,各地非遗活动精彩纷呈。徐州丰县非遗市集在文博园广场开启,由丰县多部门主办承办,40 余个摊位涵盖剪纸、糖画等非遗项目,传统美食与国潮文创产品齐聚,传统与现代交融,人们可品美食、买文创,看技艺展示。无锡九龙湾花彩小镇 “非遗闹新春” 灯会备受瞩目,百亩创意花灯、非遗打铁花、鱼灯巡游及喷火变脸等表演,将非遗与灯光、民俗结合,成热门打卡地。盐城荷兰花海 “非遗中国年” 活动,郁金香花海与彩灯辉映,舞龙舞狮等非遗民俗百戏不断,热闹市集有特色年货和非遗手工艺品,游客能感受非遗魅力、浓郁年味与乡村浪漫。
场景创新,流量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些非遗活动能吸引大量游客,关键在于通过场景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结合,提供全新文化体验。它们打破传统单一展示模式,营造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感受非遗魅力。如徐州丰县非遗市集、无锡九龙湾花彩小镇灯会、盐城荷兰花海 “非遗中国年” 活动,都各有特色。这种场景创新传承文化根脉,让非遗焕新活力,印证 “文化即流量” 文旅逻辑。对老一辈人,是童年记忆与情怀;对年轻游客,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还能通过社交分享吸引更多人关注。此外,这些活动提升休闲农业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将乡村风光和非遗结合,丰富旅游体验,有助于提升乡村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农业 + 旅游”,走出农旅共生路
江苏休闲农业的繁荣,同样离不开 “农业 + 旅游” 模式的深度实践。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架构,打造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这种 “农旅共生” 模式,既盘活了乡村资源,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采摘新体验,农产品价值飞跃
春节期间,盐城盐都区的 “空中草莓” 采摘园成为了热门打卡地,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步入盐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空中草莓” 基地,一排排草莓架离地 1 米到 4 米不等,每日轮换升降,让草莓充分 “享受” 日光浴。与传统的草莓种植方式不同,这里采用了高架种植技术,草莓不再是贴着地面生长,而是高高地架在空中 。这种创新的种植方式不仅让采摘变得更加轻松便捷,游客无需弯腰屈膝,就能轻松采摘到新鲜的草莓,大大提升了采摘体验;而且有效避免了草莓与地面接触,减少了病虫害的侵扰,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园区内整洁的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游玩空间,无论是漫步在草莓架间,还是拍照留念,都能感受到别样的乐趣。
得益于独特的种植技术和良好的环境,这里的草莓品质上乘,口感鲜美,甜度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白雪公主” 等品种的采摘价更是可达到每斤上百元,实现了农产品的溢价。据了解,该园区的草莓年产值达 2 亿多元,每年 11 月到来年 5 月,高架草莓棚里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了当地休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 “农业 + 旅游” 模式对农业产业功能的尊重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为其他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产业巧延伸,农旅融合新典范
南京六合区的田园乡村则另辟蹊径,将草莓采摘与雨花石科普研学巧妙结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六合区作为 “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雨花石的故乡,拥有丰富的雨花石资源和深厚的雨花石文化底蕴。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草莓采摘的基础上,推出了雨花石科普研学活动。游客们在享受采摘草莓的乐趣后,还能前往雨花石博物馆,欣赏到各种精美的雨花石展品,了解雨花石的形成过程、文化内涵和鉴赏方法。专业的讲解员会为游客们详细介绍雨花石的历史渊源、分类特点以及收藏价值,让游客们在参观中增长知识,感受雨花石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雨花石科普研学活动,亲手制作雨花石工艺品,如雨花石画、雨花石饰品等,将自己的创意与雨花石相结合,留下一份独特的纪念。这种将农业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草莓采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而雨花石科普研学则让游客停留的时间更长,消费的可能性更大。游客们在购买草莓的同时,还会购买雨花石工艺品、纪念品等,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农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销售,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旅融合的新突破。
民宿新活力,乡村经济新闭环
民宿经济在江苏休闲农业中表现突出,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宜兴市凭借全域公共交通免费吸引大量游客,使上川一舍民宿预订火爆。该民宿位于宜兴市湖㳇镇洑西村,环境优美,建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内部装修精致、设施齐全。民宿注重服务品质,主人热情,餐饮坚持 “不时不食”,用当地新鲜食材烹制农家菜,还销售土特产。春节期间,其年初二至初六预订率超 95%,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经验与启示,展望未来新征程
江苏休闲农业春节期间表现出色,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在非遗活化上,江苏将非遗与旅游融合,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其他地区可挖掘本地非遗资源打造特色项目。农旅融合方面,江苏以农业为基、旅游为引领,发展 “农业 + 旅游” 模式,各地可依自身优势探索融合路径。政策创新也是江苏成功因素,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并加强规划引导,其他地区政府可加大政策支持。面对游客需求,江苏休闲农业未来要深耕文化内涵,优化服务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